2025-08-18 11:05:44 阅读:7
对于孩子存在厌学的问题上,家长一定要正确的面对,及时的引导孩子,尽快的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困境;人的一生很短暂,能够学习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只有解决了厌学的问题,孩子才能够正确的面对学习,正确的面对自己的人生。
1.创德教育:总占地面积46亩。其中,行为矫正辅导校区占地12亩,综合素质教育辅导校区占地16亩,全方位心理辅导校区占地18亩,是以全国首家实施分教式辅导为特色教学,有二层教学楼1栋,办公楼1栋,厨房食堂1栋,学校户外农场5亩。
2.爱德思睿教育
3.爱港青少年素质教育
4.涵创教育
5.弦歌青少年素质教育
6.启德教育
7.森太教育
8.杰龙教育
9.青禾教育
10.众德励志教育
教学特色:
音乐社团
为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使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更大的展示舞台,音乐社团开展各式各样的音乐活动,从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和艺术素养。为了将培优做到位,我们及时发现音乐人才,使学生有兴趣加入到音乐社团中来,并对学生兴趣爱好或者一技之长无限的放大,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起坚实的基础。
拓展训练——实地演练
实地演练,提高学员应对突发事件风险意识。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真实事件及应急处置过程能给参与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直观上、感性上真正认识突发事件,提高对突发事件风险源的警惕性,能促使在没有发生突发事件时,增强应急意识,主动学习应急知识,掌握应急知识和处置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保障其生命财产安全。
绘画课堂
美术是追求美并表达美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如果没有美术,世界就会变得简陋而枯燥。任何东西和事物在最原始状态下经过人为的修饰和装潢,它将变得光彩夺目,令人赏心悦目。所以美术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将一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升华为美。和谐发展。美术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孩子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
劳动实践课堂
劳动实践课程是学生社会实践学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生活自理意识以及动手能力,能够使他们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克服,社会对于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刻板印象,在具体的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们认为“我们这一代是从庄稼地里走出来的,吃得了苦,但现在的很多孩子就说不准了。”只有经过事先的吃苦教育,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通过劳动实践课的教学,学生在遵守作息时间、个人自律、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等基本职业素养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初一学生沉迷手机怎么办?
1、家长教育引导
许多初一学生沉迷手机游戏主要是因为其生活中缺少其他乐趣和充实感。家长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和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大脑,从而减轻对手机游戏的依赖。
同时,家长需要与学生沟通,让他们认识到沉迷手机游戏的危害性。告诫学生要明确时间观念和工作的优先级,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家长的引导下,学生会更有自制力和负责任感。
2、加强对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
家长应该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定。家长要避免将手机送给孩子作为消遣工具,而是让孩子在具体活动之后进行使用,必要时可采取强制关闭APP或设置上网时间等管理方式。
3、培养学生多元兴趣爱好
手机游戏一般给学生带来的仅是短暂的刺激,而不能真正带给他们兴趣和满足感。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以激发学生不同方面的天赋和才能。
例如,学生可以尝试参加校园社团、报名参加文化活动、阅读有意义的图书、尝试各种体育活动等等。这样,学生可以在其他方面发掘到自己的优点,并逐渐放弃对手机的依赖。
4、帮助家庭改善家庭环境
学生沉迷手机游戏,很有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缺陷。家长可以尝试改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和谐而舒适的氛围中成长。除了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关心和照顾外,家长也需要积极沟通,维护家庭和谐关系。
5、家长要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
家长要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手机只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工具,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在学习和生活的时间中,要更多地去尝试、去创造和去汲取知识和经验,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品质,而且朝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因此,小编在此提醒大家,当孩子仅表现出对学习缺乏兴趣时,家长若不重视且不采取正确引导措施,孩子很可能迅速陷入厌学情绪。厌学的孩子情绪往往较为极端,逆反心理强烈,难以听从家长劝告。此时,家长应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引导孩子走出厌学的困境。如有相关咨询需求,请拨打下方24小时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