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6 12:23:40 阅读:6
将孩子的叛逆视为“天生反骨”,是家长认知的误区,这种误解常导致教育方式的极端。以*压制叛逆,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明智的家长应理解叛逆为成长必经之路,以理解和沟通引导,避免错误教育引发的反效果,让孩子在爱与尊重中健康成长。
1.正苗启德教育(24小时实时监控)
2.杰龙教育(经验丰富)
3.弦歌素质教育(效果比较好)
4.博智教育(正规办学)
5.立禾教育(零体罚)
6.善聆教育
7.萃华教育
8.湘学教育
9.引领星教育
10.志德教育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家长在选择叛逆学校的时候要参考,学校的办学时间、师资、规模等,不能一味的追求距离近,效果好才是最重要的。
正苗启德教育成立于2005年5月1号,是一家专业从事问题青少年心理教育、行为教育及文化教育的专门机构。常年面向全国招收10-20周岁有、逆反出走、与父母老师沟通困难,性格孤僻、自卑、自闭、厌学、贪玩、早恋、打架斗殴、*倾向、奢侈消费"等思想行为的问题青少年。我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化教育模式和诲人不倦的大爱精神,针对不良思想行为习惯的青少年,采取心理诊疗、行为矫正、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等多方位一体的科学化教育模式,在家长的密切配合下,帮助这些青少年逐步走出困惑,让他们从点滴开始,学会为人处事,学会感恩他人,学会自理自立,学会自尊自强,学会交流沟通,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好学上进,学会强身健体,学会崇美向善,学会自爱爱人,努力朝着成人、成才、成功的目标迈进;并塑造了孩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格,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真正的人生目标。
正苗启德教育采取全封闭部队管理,教学资质完备,教学设施齐全,专业师资居全国同行业前列。集团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合理的,实用的教育过程,解决孩子的思想及行为习惯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针对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叛逆,厌学,偏执,自闭,行为失调,情感冷漠,无自控能力等问题进行研究并解决。作为集团的心理辅导指导更专业,更有效果。
倡导“和谐式”教育理念,坚持先接纳(适应),再辅导(针对解决),后(培养良好习惯)原则,实现以心理辅导与行为习惯训练为龙头,以国学教育,亲情教育与感恩励志教育为补充,推动学员成人成才为目标的办学宗旨。顺利实施功能校区转化教育,分阶段按流程对学员进行个性化辅导教学。
初三的男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1、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
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感到无法承受;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还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对所学科目缺乏兴趣等等。只有了解了问题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根据原因解决孩子遇到的难题
孩子不去学校了,自然是有原因的,家长根据孩子提出不去学校的原因,好好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学习压力大,跟不上课了,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一下,降低学习压力,在学校被欺负了,不敢去,也要去解决一下,消除孩子的心理顾虑和担心,才是解决的方法。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初中阶段,很多孩子都是对于学习和今后的生活没有什么价值观的,他们不知道自己将来会经历什么也不知道好好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作为初中生的家长,是要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
让孩子知道通过自己的好好学习,才能够让自己将来过上优质的生活,不要觉得现在对初中生说这些还太早,现在提早意识起价值观,才是对于他们的正确培养。
初三的男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
1、学习压力太大,经过几轮考前的复习或者其他模拟考试,由于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未能取得理想成绩,使得自信心锐减,学习压力陡增,从而不想上学。
2、有可能出现了关系问题,比如和老师关系不好,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与同学们发生了一些吵架、打架的事件,这个时候很容易因为这些事情变得厌学。
3、抑郁和失落,孩子可能由于某些原因感到抑郁和失落,例如父母离异、亲友离世等,这些情绪可能会导致孩子对学校失去兴趣,不愿去上学。
初三的男孩子不想上学的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听讲,孩子一上课就犯困,再不然就是上课时间总想出去玩,看似认真听课,实则“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早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有时候甚至会搞小动作说悄悄话,老师在上面讲,孩子在下面讲。
2、学习成绩下降
学习成绩下降是学生厌学的明显表现之一。当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时,就会出现学习成绩的下滑。他们可能不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认真完成作业或者不复习考试内容。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出现挂科或者考试成绩逐渐下降的情况。
3、对学习内容抱有消极态度
厌学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抱有消极态度。他们可能认为学校教的知识和自己的兴趣无关,觉得学习内容枯燥无味。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消极,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无法主动去学习。
所以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家长如果能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他人着想,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也会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放纵自己言行与欲望、叛逆心理强烈的“问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