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多多培训网
2024-07-30 16:13:09 阅读:4
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正确教育密不可分。家长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放慢自己的语速,并且心平气和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关注孩子品质的塑造,思想教育和习惯的培养。
1.众德励志教育(24小时全天监控)
2.爱德思睿教育(一对一心理辅导)
3.碧海教育(零体罚)
4.森太教育(办学正规)
5.爱港青少年素质教育(签约有保证)
6.创德教育
7.启德教育
8.青禾教育
9.弦歌青少年素质教育
10.杰龙教育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以实地为准。小编比较推荐众德励志教育

众德励志教育:
众德励志教育充分发掘学员的内在潜能,改变学员的不良思想行为习惯,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我校坚持以孩子为本,以走进孩子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理念,把孩子培养成"五会"即学会尊重他人、学会静心学习、学会劳动技能、学会生存本领、学会理解关心父母;"四法"即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三恩"即知恩、感恩、报恩;对家庭及社会有用之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排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场地齐全,是省内唯一建有高标准拓训基地学校;以及按高标准建设的学习室、宿舍、学生食堂、音体室。教育由国内资深的心理咨询专家、教育专家和国学老师、文化课老师、训练有素的教官组成实力雄厚的专家团队。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5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5人、心理辅导专家团队6人、品德及法制教育专家2人,拓展老师8人、文化老师5人,生活老师6人,礼仪专家1人。
众德励志教育教育特色:
1.针对当前教育状况下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和心理的缺失,采用心理体验等多元化的形式引导和培养。
2.国内资深的心理专家导师秉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制定辅导课程。
3.通过日常训练,以军人的姿态严厉要求每一位学生,通过行为养成教育,户外拓展等活动,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能力!

13-16岁沉迷手机怎么办?
一、告诉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
家长可以收集很多关于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新闻报道或真实案例与孩子讨论,听听孩子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感受,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暗示孩子沉迷手机可能带来的后果,让孩子从心里改变。
二、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除了手机,孩子肯定还有别的兴趣。家长可以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不仅戒掉手机瘾,还能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增加一项技能,增加人格魅力,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三、父母应该以身作则。
家长不要总是在家里用手机娱乐或工作,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认知,让孩子认为玩手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父母下班回来后要多陪陪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感受,减少孩子对手机的关注。
13-16岁沉迷手机怎么教育?
1、心态平和,共商约定。
“还有十分钟就到约定时间了。”“你玩手机已经有一个小时了,是不是该休息了呢?”用协商的语气与孩子交流,孩子会感到家长的尊重和关心,也更容易接受建议。沟通的基础打好了,家长可以进一步与孩子商量制定使用手机的规则,如:什么时候玩手机,每次玩手机的时长,超时玩手机的惩戒办法等。
2、读懂需求,精准关爱。
青少年玩手机的心理需求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一是信息、认知需求,二是放松、娱乐需求,三是个性、时尚需求,四是沟通、归属、情感需求。
结合这一认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喜欢用手机听音乐、看网剧、玩游戏,可能孩子想要满足的是放松、娱乐需求。为此,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安排以下活动:多陪孩子做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跟孩子一起做做饭、打打牌、下下棋,带孩子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和孩子一起参加户外体育运动等。
如果孩子喜欢上网聊天、刷微博、发朋友圈求关注等,他有可能对沟通、归属、情感的需求比较强烈。这时,需要家长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与陪伴等。得到同伴认同,对孩子也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对于同伴认同的渴望,鼓励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参加同龄人的社交活动,通过同龄人的互帮互助,让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
3、适时赞美,允许反复。
遇到以下情况,可以对孩子及时肯定或赞扬,以更好地巩固和强化孩子的进步,如:孩子提前了几分钟结束玩手机,孩子用手机搜索学习信息。
在执行手机使用规则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破坏规则的现象,此时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如果确有困难,就慢慢来,给孩子留足不断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出现反复。
4、以身作则,身教为先。
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当孩子总看见父母对手机“爱不释手”,而自己手上却“空无一物”时,孩子的心里会如何想?因此,作为家长,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生活中,尽量避免当着孩子长时间玩手机。
所以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如果在孩子只是对学习缺乏兴趣的时候家长不重视,不采取正确的措施引导孩子,那么孩子很快将走上厌学,厌学的孩子情绪会比较极端,这个时候孩子的逆反心理比较重,不听家长的规劝,家长在这个时候需要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霾。如果还有相关信息咨询请拨打下方24小时咨询热线。